返回首页>
镇海地名故事|“出海第一村”:沿江村
2023-11-24 08:55 记者 陈饰 通讯员 吴艳  来源: 浏览量: 5995

凉风拂过后屋弄,骤雨打在石墙木屋上。2023年8月1日早晨,80岁的沿江村村民胡立庭和76岁的老伴金亚媛携手走过满是青苔的老巷子。老伴儿从这里走向数百米外的地铁站,胡立庭则到自己当年出生的胡日房前回忆旧事。

图为胡立庭走在后屋弄

旧梦依稀,眨眼间,几十年的光阴伴随着滔滔甬江水,将婴儿稚嫩的脸庞改成了苍苍容颜。

在当地老人的口中,沿江村曾被称为“出海第一村”。这个称呼放到现在,可能存有争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称呼流传开来呢,且跟着我们的脚步去走一走吧。

咸味浸入日子,留在历史

今天的沿江村,位于镇海城区西面3公里处。南临甬江,东接五里牌村,西邻清水浦村。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地形呈带鱼状。村内共6个自然村:胡家、张家、郑家、上咸田、塘路外、下咸田。

沿江村村容

穿过五里牌村鳞次栉比的小店铺,沿着村道走上几百米,就到了沿江村的村口。房屋沿着河道和田野一溜儿排列。一眼望去,好几家厨房后门,都坐着一名摘豆角的马大嫂。

在村里,不光部分地名中带着“咸”字,它的历史里也饱含了“咸”。

清朝年间,沿江村只是甬江边的一片荒滩。潮水涨落,荒滩上形成一大片的水凼(dàng,水坑,水池子)。从舟山和象山海边逃荒而来的人们,看到这些天然的水凼,可晒制盐卤。于是在此安定下来,围涂晒盐。后来,越来越多逃荒来的人聚到此地,最终形成村落。因紧沿甬江,故名沿江村。“可以说,先民们的脚,有一半的时间浸在江水中。”胡立庭说。

村民除了晒盐外,慢慢开垦荒地。泥土里盐分太重,种不了水稻,便改为种植棉花、瓜果蔬菜等耐盐作物。

“老底子沿江村的人,生活带着足足的咸味。”胡立庭讲。

滔滔甬江奔流入东海,沿江村人一把盐一瓢水,坚韧不拔地繁衍生存下来。从东海反向而来,自镇海口溯甬江而上,老城过后见到的第一个村落,便是沿江村了。这就是村人将其称为“甬江出海第一村”的由来。他们的意思是:最靠近出海口的一个村子。

沿江村村口

如今的沿江村中,变化是巨大的:大片民居和工厂企业替代昔日的坟堆乱石岗,江边码头货物往来,绿色蔬菜基地供应四方。民风淳朴,生活安定有序。

沧浪亭的回声:安定之脉

86岁的老村长王兆年微微一笑,如数家珍说起了沿江村三大姓氏来源。分别是王姓,属于五里牌王家大户的一支分支;胡姓,在闽鲁间(福建山东一带)经商发迹,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来此置地建村;龚姓,清末民初的慈溪余姚移民。此外还有阮姓、房姓等小姓居民。

提到胡姓,胡立庭有些激动。族谱记录,胡家先祖为“苏州沧浪亭胡瑗”。据他讲述,胡瑗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安定先生”。

沧浪亭坐落苏州,是一座从门外就能窥见门内景象的面水园林,是北宋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苏州时建造。苏舜钦寻找一块“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的地方,建造沧浪亭,以此聊解心怀。

沧浪亭中,有一座“五百名贤祠”,至今留存名贤石刻画像共有594幅,胡瑗赫然其中。他在当时获得范仲淹、欧阳修等杰出人物的一致赞赏,以“安定设教,士先立志,分斋授业,经义治事”的教育方法而备受赞誉。

因此,胡瑗后人的一支迁徙到镇海沿江村后,将胡家祠堂名为敬瑗堂,后改为敬瑗小学,存在时间较短。胡立庭就是在此读完了小学。他听祖辈人讲,先祖胡瑗在教育上好两事:一是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让学生习经义、治事,讲究学以致用;二是会在教学中采用“走出书斋奔田野”的方法,让学生“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

沿江村的胡家后人,后来以经商为主,在上海宁波两地开设各种商行。其中有位胡德恕老先生,颇有一番商界成就。如今村中还留下一幢胡家大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由胡日房、胡月房、胡星房组成。分别占据东、西、北三面。

“胡家大宅,原有面积约840平方。”胡立庭说。其中,胡星房早早已毁。胡立庭则是出生在胡日房一楼的东北角小屋中。这个小屋有一个奇特之处,别家四面墙,此屋五面墙,呈菱形。当年,胡日房涉及村中宅基地分界,便按照现有菱形地基起屋建房,留下了这独特的景观。

沿江村村口

四个老行当:抲鱼、晒盐、抬轿、割芦苇

和别处的文化礼堂不同,沿江村中将村民历来从事的几种职业,郑而重之放到了墙面上。它们记录的不仅是一个职业来历,更是先民们奋斗过的生活痕迹。

在月光明亮的晚上,总有三三两两的抲鱼人扛着渔网、背着鱼篓在江边打鱼。“用四根竹子撑成一个罩子形状的渔网,再把撑开的渔网放进江水里。”王兆年说,只要等上半袋烟的功夫,抲鱼人就能收网了。曾经在甬江边,只要看到星星点点的火星,那准是抲鱼人在作业。当然,如今这样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

沿江村的老人们,几乎个个都能说出晒盐的环节。当年甬江边的滩涂,受海潮冲击,形成一个个的凼。晒盐工利用这些凼,做成晒盐的盐场。通过卤缸晒制,一道道过滤江水,晒制的盐进入千家万户。

沿江村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根据市场需求做了轿夫,为官员和大户人家抬轿子。

甬江滩涂多芦苇。这道年轻人眼中浪漫的风景,曾是沿江村人重要的物资来源之一。王兆年说,每年秋天,割芦苇的工人将好的芦苇捆起来竖在干燥的滩涂上。待得西风起,芦苇水分被抽干。村民挑选长短相同的干芦苇编成帘子,用来盖房子,冬暖夏凉。割下来的芦苇花聚集起来,编织鞋子,叫芦花鞋。

村中还出有一名女红能人俞玉娣,今年87岁高龄,有一手虎头鞋编织技艺。据说,她制作的虎头鞋,先用毛线编织鞋子底样,钩针滚边,再用针绣分别绣上眼睛、鼻子、嘴巴和胡须,额头绣上一个“王”字。色泽艳丽,搭配得当,是远近闻名的精品。

编辑、一审:乌晓聪

二审:陈饰 终审:钱跃晶

原标题:镇海地名故事也说“出海第一村”:沿江村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备案号:浙ICP备10210541号-2 镇海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55008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6275137
关于《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签署公告

浙公网安备 33021102000188号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宁波网络警察报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