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镇海地名故事|渡驾桥村:言商言文言市井
2023-11-24 08:56 记者 陈饰  来源: 浏览量: 5995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022年11月初,已过立冬节气的蛟川街道渡驾桥村还是一幅深秋景象。村党支部副书记汤浩琼、原村党支部老书记吴雪亮站在渡驾桥上,远远望向甬江。桥边无患子老树大半枝叶泛黄,像极了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词中描绘的情景。

渡驾桥村位于镇海西南3.9公里,临江南0.6公里,坐落镇宁公路南侧,与镇海经济开发区主入口隔路相望。村子东与五里牌社区接界,西与清水浦村接界,南与沿江村相连。村委会驻地渡驾桥村,以桥而名。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辖渡驾桥(自然镇)、新屋俞家、施家、堰桥头、庄家桥、田央林家5个自然村。另有57户、160人居水琚王村汤杨张自然村。目前,村子内剩新屋俞家、渡驾桥和一条老街,其余已经拆除。

沿河老街,傍水兴商

村中最为出名的是那条小小的渡驾桥。

北宋初年,村中一名郑姓人氏在此建桥,名郑家园桥。后由杜姓重修,改名杜家桥。南宋年间续修。相传,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东逃时曾路过此桥,村民口口相传,将桥更名为渡驾桥。抗战时期,渡驾桥被炸毁,后重新修建。

渡驾桥跨前大河,为旧时镇海县城通往宁波的水陆交通必经之地。北桥为街,沿前大河而建。设有药店、米店、棉布、百杂、烟酒、鲜咸货等店铺20余家。每逢农历一、四、八日为集市,市日兴盛。20世纪50年代起,每日有市,增设卫生院 、邮电所、供销合作社等各类商店。

69岁的吴雪亮在渡驾桥村出生、长大,老街曾是同辈人童年时的最大游乐场。他带着我们,从老街的西头往东走,一面走一面还原情景:酱油铺、老酒店、扯布店、邮政所(总机设在所里)、医院、王和米店、供销社、包大庆大饼油条店,两家老药铺春元堂、仁仁堂等。

据说,当年的临江乡一带,渡驾桥村是最为热闹的地方。原先临江公社设在中官路村,后因渡驾桥村街面闹猛,两名公社干部为了有早餐吃,经批示后将公社搬到了村里前回向庙。

两家药铺进进出出的老百姓很多。有郎中坐诊配药,店里还有一些现成的清火药如黄连、芦根等。后因坐诊老大夫年老辞世,小药铺约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相继关门。

吴雪亮提出了一个“无河无市”的说法。他认为,河边大街的热闹以河为界,商业也以河为界。“运输靠船,船到河埠头卸货。”吴雪亮说,当时老街供应的商品通过两种渠道从镇海运输而来,一是货物水运,通过航船将镇海酱油厂、食品厂、水产公司商品运输过来。二是商贩人力运送,在镇海快马埠头(现武宁广场一带)坐航船,挑到街上。

时过境迁,如今只是剩下沿河的一排老房子向路人诉说着昔日繁华。

月光光,进城看大戏

从渡驾桥村到镇海南大街,直线距离5公里,从镇宁公路行进,按脚程算怎么也得走1个多小时。

而在六七十年前,村民们可以在45分钟内,循另一条路线走到南大街人民戏院看大戏。

故事还得从这条路上说起。渡驾桥村的老街原先被称为塘路。这条海塘从招宝山张鑑碶外拦起,往西直到清水浦村岙猛江口子。塘的外面是甬江。塘路平坦,沿着老街——虹桥凉亭——张鑑碶的路线往镇海县城蜿蜒。民国时期,县政府拨款拓宽河道,塘外沧海变桑田。

1962年宁镇公路开建。此前,老辈儿的人们凡到镇海县城,陆路只能沿着塘路走。每年春秋两季农忙间隙,村民流行进城看大戏。在那个文化艺术缺乏的年代里,南大街人民戏院里轮番上演甬剧、越剧,像一把钩子钩住了农人的心。吴雪亮还记得,当时演甬剧的演员里,有一个做滑稽的“小白眼”很出名。他在台上一出现,便引得满堂大笑声。

相比于镇海县城的居民,渡驾桥村民看戏之前,往往有一个赶路的过程。“晚上7:30戏开场,6:45人还在渡驾桥。”吴雪亮说,天擦黑的时候,大伙儿招呼一声,齐刷刷往镇海城里赶,当时他只有六七岁,跟着父母走。

这条路怎么走呢?老街——虹桥凉亭——张鑑碶——工农路临凡河——聪园路——西门口——南大街人民戏院。到了戏院门口,总能听到锣鼓点儿正正好,这场闹猛就算赶上了。小小的人儿记着赶路的事。“月光底下咣咣咣一顿猛走。”吴雪亮说,亮堂的地方走快些,暗的地方跟着大人在前头的脚步。一来一回,冲着开心去,好像眨眼工夫就赶完了路。

1965年10月,镇宁公路正式通车。自此,来往镇海更为便捷。

爱国台胞与乔梓小学

镇海中学百年校史上,曾经记载过一段故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镇海,学校迁至西门外渡驾桥回向寺。“时,一年级为普通初中,二、三年级为商科,学生百余人。”这是因寺改教的一段历史。

村中还有一处出名的小学:乔梓小学。它是爱国台胞俞立梓先生捐资建造的。

俞立梓为渡驾桥村人。他勤于工作,自奉甚俭,乐善好施。

1949年,俞立梓因在香港发展事业顺利,回乡在俞家老宅开办工厂——高峰织造厂有限公司。该厂雇佣乡民生产,解决20余人就业问题。1989年,俞立梓捐资创办乔梓小学,解决当地学龄儿童就学问题。学校取名乔梓二字,分别对应“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梓里也”。拳拳之心,殷殷之情。

俞氏家族家乡观念极强。俞立梓大儿子俞翊焘接过父亲接力棒,念念不忘家乡。据区台办提供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起,他先后捐资助建项目11个。2017年8月,俞翊焘在学校创设“梓芽•鼎育”教育基金,奖励学习、德行两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及教育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芽为新生与希望,鼎为鼎盛、兴盛之意。”汤浩琼说。2017年10月,俞翊焘携家人到乔梓学校,为师生们颁发奖学金。

经校方同意,我们步入校园内,琅琅书声,从打开的窗户中飞了出来。汤浩琼神情一个恍惚:“乔梓小学是我母校。当年,我也是这样坐在窗户后读书的。”

如今,俞立梓先生故居老俞屋家保存完好。该处建筑始建于清朝末年,主屋木质结构,东墙为马头墙。

村中另有一处新屋俞家,为渡驾桥村俞家之一,又称俞明房。第一代俞成浩(又名紫封),第二代俞名濂(又名友生、景周),在宗中分属七、八两世,曾先后赴福建航海经商,经营木业致富。新屋俞家落成于1896年。正屋木雕石刻精致,雕梁画栋。20世纪七十年代初,居民不慎失火。现仅存东西两轩子和东边平房及东北角小屋。

编辑、一审:乌晓聪

二审:陈饰 终审:钱跃晶

原标题:镇海地名故事 渡驾桥村:言商言文言市井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备案号:浙ICP备10210541号-2 镇海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55008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6275137
关于《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签署公告

浙公网安备 33021102000188号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宁波网络警察报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