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镇海郑氏十七房,多少楼台烟雨中
2023-09-22 16:23   来源:镇灵通 浏览量: 5995

村落因人的到来而存在,而热闹,而富有灵性。

多少年后过去的人已消失不见,但那些屋宇却在一代代的风雨历程中历久弥新,凝为瑰宝。

走在镇海郑氏十七房,你会感觉到时间洪流里裹挟的巨大信息,和恰到好处的生活节奏。

郑氏十七房

据民国《镇海县志·坛庙下》载:“黄公祠建在郑姓屋前河运里”。黄公,名黄恕,治水英雄。黄公祠建于南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郑姓屋前河运里”,即今十七房村路沿郑。

文献中的这段记录说明:1250年前,郑氏便已定居澥浦镇路沿郑。

以一个历史回顾者的角度来说,十七房绝对是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所在。

在郑氏搬迁之前本是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有“六状元、八驸马、二十进士、三十二朝官,辅佐朝政,世称“郑半朝”。

这种家业资源的积累和官场交际的能力,为郑氏往后经商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便利性。

郑氏经商

1900年庚子事变时,郑氏旗下的四恒银号受其影响无力继续营运,而其经营状况关系到京城数十万人财产生计。为保证社会稳定,慈禧太后下令拨库银100万两接济四恒使其能继续运营。

由此可见郑氏在当时社会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典当房的成立的初衷则是为了和当地人打好关系。

作为南迁的家族,且世代为官,郑氏一族初到镇海时与当地人民生活差异大,沟通也困难,于是在经济上给予当地人一些恩惠以促进关系。

而后因相处融洽,逢年过节郑氏都会发粮补助,调和当地经济。

典当房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封建社会的经商家庭,郑氏对待妇女的文化很是前卫。

在数千年封建社会里,女子往往是不允许进入宗祠的,只能默默在家为过世的亲人祈祷;而即使建立了女祠,女祠的方位也往往孤立于宗祠之外。

而郑氏女祠不仅可以满足以上提到的活动,女子还可在此读书写字、学习女红、看戏听书。

因其家族崛起的经历极具故事性,这些经历被搬上荧幕,让更多人能了解到十七房几代人的风雨历程。

电该剧《郑氏十七房》截取1911年到1941年的30年,讲述了郑氏十七房后代郑博海孤身闯荡上海滩时经历的风风雨雨,令人感慨。

如今的郑氏十七房,已经是一个被细心守护着的古建筑群景区。经过历代的增扩,十七房不仅没有沦为历史风尘里不足为人道的沙粒,还更加成为那段辉煌历史的印证。

当我们到这里,漫步在明清古居环绕的河岸,会倍感生活静好的滋味。那回廊上的斑斑划痕,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十七房的漫长历史。

脚下的石板路,身旁的马头墙与前方的绿水垂柳、亭台楼榭,古旧的巷弄与深深庭院,让人不禁觉得自己是行走在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里。

十七房夜景

水光潋滟,屋舍俨然。

景不醉人人自醉,忘情此间,一醉一陶然。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开源路777号

编辑:乌晓聪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备案号:浙ICP备10210541号-2 镇海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5500809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6275137
关于《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签署公告

浙公网安备 33021102000188号

  •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 宁波网络警察报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