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青铜器盖。
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在九龙湖镇,有着一处分布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遗址——应家遗址。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遗址5/6面积得以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武汉大学和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其实施2000平方米面积的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现古代水井、灰坑、灰沟、基槽、柱洞群、烧土堆等各类遗迹约220余处,出土陶、瓷、石、铜、木器等各类完整或可复原文物约1000余件。
据悉,该遗址发掘区平均下挖深度约250厘米,地层有十二层,由早至晚可分为史前时期(河姆渡文化三、四期,良渚文化晚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和历史时期(汉、六朝、唐宋和明清时期)等四个阶段。
史前遗物以陶片为主
应家遗址,最远可追溯到史前的河姆渡文化三期、四期和良渚文化晚期,大约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
在地表下最深的一层,考古人员发现了1个灰坑和1处基槽,还有疑似水稻田堆积。河姆渡三期的基槽仅揭露出一角,平面呈曲尺形,内部填充较多红烧土块。专家认为,这应是一处建筑的房基,土块可能为墙体残块。
应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雷少告诉记者,该层出土遗物基本为陶片,几乎不可复原。其中河姆渡三期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河姆渡四期,良渚晚期最少。
河姆渡文化四期泥质黑皮陶圈足盘。
河姆渡三期陶器可辨器形有釜、鼎、豆、罐、盆、盘、支脚等;河姆渡四期陶器可辨器形有釜、鼎、豆、圈足盘、罐、盆、杯、支脚等;良渚晚期陶器可辨器形有鼎、罐、双鼻壶、盆等。
史前时期遗存,主要体现在文化序列和人地关系方面。“虽然发掘区域内所见遗存并不丰富,但是三个时期遗存面貌清晰,特征鲜明,为充实宁绍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此外,三个时期文化地层之间均有淤泥层间隔,为探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地关系提供了鲜活案例。”雷少说道。
![]() 关注“镇海发布”公众号 |
![]() 关注“镇灵通”公众号 |
春秋晚期青铜器盖。
文化遗址,是古代人类的建筑废墟以及在对自然环境改造利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在九龙湖镇,有着一处分布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遗址——应家遗址。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在遗址5/6面积得以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武汉大学和山东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其实施2000平方米面积的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现古代水井、灰坑、灰沟、基槽、柱洞群、烧土堆等各类遗迹约220余处,出土陶、瓷、石、铜、木器等各类完整或可复原文物约1000余件。
据悉,该遗址发掘区平均下挖深度约250厘米,地层有十二层,由早至晚可分为史前时期(河姆渡文化三、四期,良渚文化晚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和历史时期(汉、六朝、唐宋和明清时期)等四个阶段。
史前遗物以陶片为主
应家遗址,最远可追溯到史前的河姆渡文化三期、四期和良渚文化晚期,大约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
在地表下最深的一层,考古人员发现了1个灰坑和1处基槽,还有疑似水稻田堆积。河姆渡三期的基槽仅揭露出一角,平面呈曲尺形,内部填充较多红烧土块。专家认为,这应是一处建筑的房基,土块可能为墙体残块。
应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雷少告诉记者,该层出土遗物基本为陶片,几乎不可复原。其中河姆渡三期的数量最多,其次为河姆渡四期,良渚晚期最少。
河姆渡文化四期泥质黑皮陶圈足盘。
河姆渡三期陶器可辨器形有釜、鼎、豆、罐、盆、盘、支脚等;河姆渡四期陶器可辨器形有釜、鼎、豆、圈足盘、罐、盆、杯、支脚等;良渚晚期陶器可辨器形有鼎、罐、双鼻壶、盆等。
史前时期遗存,主要体现在文化序列和人地关系方面。“虽然发掘区域内所见遗存并不丰富,但是三个时期遗存面貌清晰,特征鲜明,为充实宁绍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提供了新材料。此外,三个时期文化地层之间均有淤泥层间隔,为探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地关系提供了鲜活案例。”雷少说道。
广告